900 天代码养鱼记:程序员如何帮助传统水产养殖“智”造新生?
始于两页 A4 纸需求的“软硬兼施”技术攻坚战。
立即咨询    

凌晨三点,水产养殖户老李的手机猛然响起,屏幕上跳出一条警报——溶氧量异常!他一个激灵从床上爬起,打开智慧养殖APP,果然,池塘某区域的溶氧水平骤降,情况紧急。以往,他可能要等到天亮巡塘才能发现问题,但现在,预先设置好的 APP 远程自动启动增氧设备,十几分钟后,溶氧量恢复正常,鱼儿们安然无恙。

“这系统,比我还懂养鱼。”老李感慨道。

这一夜,改变的不只是养殖方式,更是水产行业的未来。

传统困局:高死亡率、低利润,数字化是出路

传统水产养殖完全依赖人工经验管理,“凭感觉、开盲盒”的生产方式经常导致生产能耗高、饵料浪费大、水产死亡率高。因此,水产养殖一直属于低利润、高风险行业,国内的水产养殖户有相当多都是亏损的,特别是一些养殖大户,一个鱼塘有几十亩、上百亩,一旦出问题,经常赔得血本无归。

老唐经营着一家水产养殖企业,主要通过销向养殖户售饲料和提供养殖技术服务盈利。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传统凭人工服务模式难以维系,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来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

在探索转型的过程中,老唐尝试引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但由于技术门槛高、成本昂贵,加上缺乏专业 IT 团队,转型之路充满坎坷。

直到他遇见了盛安德程序员小段。

零文档启动,攻克技术瓶颈——始于两页 A4 纸的敏捷开发实践

项目启动时,老唐带着两页 A4 纸的业务需求纲要找到小段,详细介绍了传统水产养殖方式的痛点以及期望引入前沿技术达成的改变效果。小段也没有拘泥于详细的开发需求文档,借助一张张草稿纸和一次次头脑风暴,面对面请教这位从业几十载的水产养殖“老炮”。

原来,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水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水质不好,养出来的水产品轻则不好吃,重则生病死亡,一旦水产品大量死亡,养殖户即便不倾家荡产也会元气大伤。

以往,水质检测全靠老唐的技术员现场抽样分析,既不精准也不及时。比如衡量水质好坏的关键指标溶氧量,即水中氧气的溶解量,经常随水温、大气压力及水体盐度而改变,光靠人眼无法观察判断,养殖户常常在鱼群大量死亡后才联系老唐,却为时已晚。当技术员赶到现场时,往往又发生了新的状况,解决问题很被动。随着业务范围和业务量的增长,技术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路上,工作效率和即时性越来越“捉襟见肘”了。

因此,老唐希望搭建一个智慧养殖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设备远程/实时智能控制
养殖设备(增氧机、投料机、水泵等设备)可通过本功能实现手动或自定义智能开停操作。如增氧机控制,客户不但可以按照养殖习惯控制设备,还可以通过设定参数来实现智能控制设备。
养殖数据远程实时监测
通过数据采集设备监测水体温度、溶解氧、PH值等参数,网络传输设备把数据传送给服务器,并提供远程终端访问服务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手机展示给用户。
养殖环境异常自动报警
当养殖水体被监测水质指标发生异常时,设备会给使用者发送提醒并自动启动控制设备。

考虑到养殖户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整套操作系统必须要简单易用、精准高效,才能将数据真正转化为生产决策的有力支持。

由此,一场“软硬兼施”的技术攻坚战拉开帷幕。

物联网的核心在于“数据上云”,硬件与软件的通信集成是最难攻克的难题。早期,传感器通信协议不稳定、数据传输延迟、现场网络环境复杂等问题都曾一度让团队陷入困境。

“再难也得上。” 小段和同事们把老唐的软件当作自己的软件开发,主动承担起项目经理的角色,直接对接硬件供应商,通过反复调试和不断优化通信协议,最终成功实现了溶氧量的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增氧机,APP 实时展示水质数以及设备联动,降低能耗,提高养殖效率。

仅仅两个月,第一版系统(MVP)上线!

随后,小段和同事们亲自深入养殖基地,搭建硬件环境,帮助养殖户安装 APP,和技术员一起巡塘、观察水质变化,收集使用反馈。根据反馈信息每两周进行一次迭代,从最初的水质监测,逐步拓展到饲料投喂、设备管理、成本计算,不断完善智慧养殖平台系统功能。

整个合作过程中,信息完全透明,小段每周向老唐反馈系统研发进展与团队工作内容,帮助老唐打消了企业内部阻力,随着信任的加深,服务团队也扩展至十二个人,合作时间将近三年。

数字化支撑核心业务降本增效,商业模式升级

智慧养殖平台为老唐的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实时预警功能,使得养殖户能够在发生水质问题时快速获得技术指导,异常响应时间从过去漫长的半天缩短到仅几分钟,大幅降低了水产死亡率;而通过 APP 精确控制增氧机和投料机的启停,降低了能耗,显著减少了生产成本。

随着系统不断运行,大量数据的累积、分析,水产养殖过程“盲盒”逐渐被打开。

某次,技术员发现个别监测点的溶氧值,每次的差别都特别大,怀疑是硬件出现了问题,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这就是实际情况,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就会出现这样的数值。

通过这套系统,老唐的团队不仅能够更加清晰、正确地为客户解释这些数据,还对各地的水质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基于此,他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智慧养殖方案,帮助养殖户优化养殖流程,提高产量和利润,还使企业成功实现了从传统饲料销售和单一技术服务商向智能水产养殖服务提供者的华丽转型,跻身于行业数字化转型前列。

老唐感慨道:“以前靠猜,现在靠数据,养鱼变得更稳当了。”

这一转变可以说是对整个行业的颠覆,如今老唐他们公司自己的简介中是这样写的:

全系统实现了移动互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多模无线通讯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的融合,可监测 PH 值、DO 溶解氧、温度、COD、氨氮、总磷、氧化还原电位等多项参数,并基于数据库和云计算对数据深入分析,为客户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基于物联网水环境远程监测系统、专门为水产行业开发的智慧渔业系统为水产行业从传统低效益的养殖模式转型为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效益养殖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必将推动水产行业的第二次革命。

截至 2016年初,我们的用户范围已涵盖了华中和华南主要养殖区域,并受到了客户的持续认可。未来三年内,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在 2018年完成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共计十万个优质用户的覆盖,并逐步实现整个公司在水产行业搭建平台化企业的长远战略。

传统企业数字化破局公式:行业专家经验 × 刚需场景切入 × 敏捷研发落地

这场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一家企业的命运,更为整个水产养殖行业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的数 字化转型路径,即一家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与软件研发技术伙伴盛安德,选准水产养殖 高死亡率的实际痛点切入,采用敏捷软件开发方式,从 MVP 开始,快速验证可行性,再快速迭代,保证在降低风险和成本的同时,推动业务升级和商业模式的转型。

今天,老唐的企业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数字化蜕变,还带动了周边数百家养殖户迈向智能化养殖。

未来,他们计划进一步构建水产大数据交易平台,让数据的价值不断释放,推动整个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升级变革。

老唐笑着说:“最好的数字化,不是替代人,而是让每个人成为‘超级养殖户’。”

从凌晨三点的警报,到水产行业的变革,一场数字化革命,才刚刚开始……

2015 年 7 月,新华社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全面的采访。

团队主要成员
段生江

段生江,资深项目经理和IT咨询顾问,有超过20年的IT行业经验,在软件设计,项目管理,业务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及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曾经带领团队帮助国内外许多客户成功研发了适合客户的软件系统,技术领域涉及移动开发、互联网Web应用、物联网系统、及传统桌面应用。

成功领导了周期超过8年,金额超过千万的大型产品研发项目,使客户的产品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并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多个客户做过IT咨询服务,并拥有超过4年的IT总监经历。

2015年曾带领团队为国内某传统行业客户开发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产品,在第一代产品取得市场普遍认可的前提下,继续开发了第二代产品并在此期间和客户自己组建的研发团队成功完成了产品交接。

团队主要成员

更多解决方案,请咨询:

400 029 0219

sales@shinetechsoftware.com

免费咨询    >
联系我们
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的咨询顾问将为您答疑解惑
定制您的行业解决方案